去年12月23日,上海科創集團和浦東科創集團聯合重組,兩家同為“科創”的滬上國資創投,從昔日的“平行線”變成了“同心圓”。重組后的上海科創集團,如何發揮國有資本和政府引導基金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,助力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和浦東引領區建設?
上海科創集團黨委書記、總經理傅紅巖表示,兩家創投所投賽道相通、項目類似,未來將進一步整合雙方業務資源和人才隊伍優勢,構建市區聯動、重塑生態、優勢互補、錯位發展的上海創投新版圖。同時,積極推動實施市場化改革,加快市場化投資平臺的做大做強,打造國內頂尖創投平臺。
構建市區聯動錯位發展的上海創投新版圖
上海科創集團與浦東科創集團的聯合重組,以股權為紐帶,由上海科創集團對浦東科創集團履行全面監管職責,組建形成新上海科創集團。
聯合重組后,浦東科創集團品牌將保留,上海科創集團將進一步整合雙方業務資源和人才隊伍優勢,完善前中后臺資源協同、募投管退業務互補、政府與市場雙輪驅動的模式,構建市區聯動、重塑生態、優勢互補、錯位發展的上海創投新版圖。
“上海科創集團和浦東科創集團發展脈絡類似、投資理念和關注領域均一致,多年來時不時發生‘搶項目’現象,聯合重組后,將回歸理性,進一步做大規模做大品牌,提升服務能力,重塑投資生態。”傅紅巖說。
市區聯動方面,傅紅巖透露,上海科創集團屬于市級平臺,實力更強,資源鏈接實力更強;浦東科創集團更接地氣,地處張江科學城,周邊聚集了大量硬科技企業, 重組后的雙方將強強聯合,優勢互補,實現1+1大于2。
錯位發展方面,未來上海科創集團將主要投資市級重要項目,依托市場化海興資本平臺,承擔母基金、天使基金和并購基金等運作,浦東科創集團則依托市場化平臺海望資本,側重硬科技直投項目。
把握浦東前沿優勢,借助市科創平臺優勢,補齊招商引資短板;關注兩家投資項目特色,發揮“海望資本”賽道優勢,重組后的上海科創集團,將聚焦主業形成市區兩級國資國企合力,形成錯位發展格局。
“上海科創集團將充分發揮市區兩級資源聯動優勢,著力提升國資品牌集群的標識度,相信未來兩三年,上海科創集團將躋身國內頂尖創投之列。”傅紅巖說。
打造“一體兩翼”業務發展新格局
重組后的上海科創集團,將打造 “一體兩翼”的業務發展新格局。其中,“一體”以產業投資為主體,打造集天使基金、產業基金、并購基金、母基金、S基金、美元基金于一體的科創基金群,聚焦硬科技產業,按“產業???地域”模式,從上海向全國矩陣式發展。“兩翼”以科技金融和創新綜合體為兩翼,構建全生命周期、全鏈條,投資、貸款、擔保聯動發展一體化的投資生態圈。
“母基金是上海科創集團下一步著力發力的領域,希望可以成立市場化運作的母基金和引導基金,加大對戰略性產業的投資布局,構建上海科創生態新格局。”傅紅巖表示。
傅紅巖希望,上海科創集團加快市場化改革,通過母基金,帶動一批領軍人物和領軍團隊,利用他們對技術、市場、產品和前沿趨勢的判斷,增強科技創新企業的挖掘和培育能力。同時,放大社會資本效應,串聯上海科創投資行業的能力,幫助政府選賽道、定賽道,發現未來產業發展機遇,在更高層面服務國家戰略,充分發揮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中的“穩定器”和“壓艙石”作用。
在深耕上海科創生態同時,上海科創集團還將立足更高起點、更大視野,謀劃將業務布局延伸至長三角區域,切實做大上海科創這一國資創投品牌。
“上海科創集團目前管理規模1200億元,與國家賦予的使命擔當和上海的城市地位并不相符,仍要繼續做大規模。”傅紅巖透露,“未來,除在上海深耕外,上海科創集團還將在長三角乃至長江流域進行布局,我們稱為‘梯度式、矩陣式’發展。”
實施市場化改革探索激發企業活力
聯合重組后,新上海科創集團將積極推動實施市場化改革,加快市場化投資平臺的做大做強,進一步激發企業內生活力、動力。
如何實施市場化改革?傅紅巖透露,上海科創集團將打造兩個市場化投資平臺,其中市級層面成立市場化母基金平臺海興資本;浦東層面成立市場化直投平臺海望資本。
其中,海望資本已于去年11月30日正式啟動,目前海望資本已發起設立并管理7支基金,資金管理規模已超過100億元,預計2025年,管理的資產規模將達到500億元。其中,管理中的6支基金在啟動當天正式簽約。
“海望資本將從兩個角度拓展,一是每支基金滾動發行,深耕硬科技直投;二是不能守著幾塊田一直種,種植結構也要不斷完善,未來將根據國家需要不斷拓寬投資方向,積極布局新賽道。”傅紅巖說。
海興資本也已完成工商注冊,未來擬積極承擔母基金職能,集聚更多社會化資金,助力上海科創集團進軍新領域、搶占新賽道、培育新動能。
傅紅巖表示,為達到上述定位,海興資本、海望資本將被賦予更多靈活性,將推進職業經理人薪酬制度改革,并考慮探索激勵約束機制改革,比如跟投、超額利潤分享等。
在引進人才方面,上海科創集團未來將打通職業上升通道,創新人才激勵機制、企業文化,造就一批真正能在市場上敢拼能打勝仗的人才。
“依靠目前的人員、知識結構和生態等,上海科創集團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內涵式增長。”傅紅巖分析,而要實現外延式擴張,需要包容的機制和用人政策,比如通過采取加盟店的形式,充分撬動社會資本,加快形成產業集群,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。
路漫漫其修遠兮!改革探索注定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,未來,上海科創集團將準確把握企業功能定位,積極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,探索出一條“政府引導、市場化運作、按經濟規律辦事”的發展之路。